頂腐病
為害癥狀:
①葉緣缺刻型。感病葉片的基部或邊緣出現“刀切狀”缺刻,葉緣和頂部褪綠呈黃亮色,嚴重時1個葉片的半邊或者全葉脫落,只留下葉片中脈以及中脈上殘留的少量葉肉組織。
②葉片枯死型。葉片基部邊緣褐色腐爛,葉片有時呈“撕裂狀”或“斷葉狀”,嚴重時頂部4~5葉的葉尖或全葉枯死。
③扭曲卷裹型。頂部幾個葉片扭曲纏結不能伸展,纏結的葉片常呈“撕裂狀”、“皺縮狀”,病葉片邊緣有明顯的黃化癥狀。
④葉鞘、莖稈腐爛型。常在葉鞘和莖稈髓部也出現腐爛,葉鞘內側和緊靠的莖稈皮層呈“鐵銹色”腐爛,內部維管束和莖節出現褐色病點或短條狀變色,或出現空洞,內生粉白色或粉紅色霉狀物,刮風時容易折倒。
防治方法:
1、加快鏟趟進度,排濕提溫,消滅雜草,提高秧苗抗病能力。
2、玉米進入大喇叭口期,要及時追氮肥,對發病較重地塊更要早追肥。同時噴施微肥和生長調節劑,促苗早發,提高抗逆能力。
3、農藥防治:發病初期,可用50%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、58%甲霜靈 錳鋅300倍、75%百菌清500倍液或70%甲基托布津加多元微肥型營養調節劑600倍液(每桶水25克)或碧護1-3克/畝,均勻噴霧。
4、對玉米心葉已扭曲不能正常打開的的較重病株,可用剪刀剪去包裹雄穗以上的葉片,以利于雄穗的正常吐穗,并將剪下的病葉帶出田外深埋處理。
為害癥狀:
甜玉米莖腐病常由幾種真菌和細菌單獨或復合侵染引起。一般發生在甜玉米的吐絲后期,癥狀分急性型和慢性型,急性型即“青枯型”常出現在暴風雨過后,或天氣有大風,經過2~3天葉片失水呈青枯萎蔫狀。慢性型病程進展緩慢,葉片從下向上逐漸黃枯,后期莖基部變色,腐朽,感染部腐爛,有腐嗅味,植株青枯,病部如水漬狀。髓部中空,易倒伏,果穗下垂,籽粒干癟。
防治方法:
(1)選育抗病品種;(2)輪作,合理密植;(3)科學施肥;(4)化學防治:施得樂1000倍噴莖基部,青枯靈或青枯停1000倍灌根。
為害癥狀:
主要為害葉鞘,也可為害莖稈,嚴重時引起果穗受害。發病初期多在基部1~2莖節葉鞘上產生暗綠色水漬狀病斑,后擴展融合成不規則形或云紋狀大病斑。病斑中部灰褐色,邊緣深褐色,由下向上蔓延擴展。穗苞葉染病也產生同樣的云紋狀斑。果穗染病后禿頂,籽粒細扁或變褐腐爛。嚴重時根莖基部組織變為灰白色,次生根黃褐色或腐爛。多雨、高濕持續時間長時,病部長出稠密的白色菌絲體,菌絲進一步聚集成多個菌絲團,形成小菌核。
防治方法:
發病初期可在莖基葉鞘上噴施井岡霉素、菌核凈,或噴施烯唑醇、代森錳鋅等,或剝掉基部發病葉鞘后結合噴藥防治效果更佳。視發病情況隔7~10天噴1~2次。
為害癥狀:
被害玉米表現為失水、失綠、早衰、干枯、倒伏,嚴重時地塊絕收。玉米紅蜘蛛形成的主要原因,一是高溫干旱,在玉米生長旺季持續出現高溫少雨天氣。二是寄主多,基數大。玉米紅蜘蛛除為害玉米外,也為害高梁、錦花、大豆、黃瓜、馬鈴薯等幾十種農作物。幾十種雜草是寄主,包括藜科的灰菜,莧科的莧菜,豆科的野生大豆,茄科的酸菜果和菊科的鬼針草等。
防治方法:
農業防治。深翻土地,將蟲源翻入深層;早春或秋后灌水,將蟲源淤在泥土中窒息死亡;清除田間雜草,減少螨蟲食料和繁殖場所;避免與大豆間作。
藥劑防治。當螨蟲在田邊雜草上或邊行玉米點片發生時,進行噴藥防治,以防擴散蔓延。可用20%三氯殺螨醇乳油、10.5%阿維菌素·噠螨靈 1500倍液或20%滅掃利乳油2000倍液;20%螨克乳油2000倍液等噴霧防治。也可用煙霧發生機進行熏殺,推薦藥劑:阿維菌素乳油或阿維高氯乳油與柴油1:3進行混合使用。
危害癥狀:
是玉米的主要害蟲,常在幼嫩莖葉處鉆入咬食,破壞莖葉組織,使養分和水分不能輸送,影響玉米生長,抽穗后鉆進雌穗使果穗折斷影響授粉。
防治方法:
抖克1000倍、金世紀1000倍、莫比朗2000倍或千蟲克1000-1500倍灌心或者噴霧。